然后下面没有了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分卷阅读72(2/2)
  顿了顿,沈怡又说:“真是拿你没办法啊,玉娘。”

    边静玉:“……”

    沈怡的小名是被他家人从小叫到大的,所以虽然小名有些羞耻,沈怡却早已经听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但是,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叫过边静玉为玉娘啊!边静玉顿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玉娘,玉娘,玉娘。”沈怡也一连叫了三声。

    边静玉忍不住打了个不自禁地哼起了歌。他不是很清楚原本的歌词,就临时自己改了些。

    “啊这个人是玉娘,

    啊这个人是玉娘,

    这个人给了我欢乐,

    喊我作怡娘。

    啊不管我走多远,

    无论我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美玉娘。”

    哼完一遍,再来一遍,沈怡彻底沉迷于这段旋律了。洗完澡,他惯性地哼着歌。在井边洗衣服,他继续惯性地哼着歌。晾衣服时,他仍惯性地哼着歌。回屋时,他哼着这段歌路过了边静玉的房间。

    屋内,边静玉羞耻度爆表。他默默地捂住了渐渐红起来的脸。

    “算了,原、原谅他好了。”美玉郎君小声地自语道。

    第51章

    当地人渐渐都知道沈德源和沈思父子要回京城当官去了。他们大都不识字,不知道吏部侍郎是多大的官,当地人一辈子能见到的最大的官就是县令了。有那种年纪足以做沈德源父亲的老者,一边摸着自家孙儿的头,一边对沈德源说:“沈先生和姚县令一样,一定都是好官呐!沈先生此去平安呐!”

    沈德源点着头,虚心地说:“姚兄是榜样,我一定向他学习。”

    当地人都很感激沈家父子。

    沈德源和沈思虽然只是学舍里的先生,但他们为当地人做的事却远远超过了一位先生该做的事。事实上,在教导民众的学识的同时,他们更在教导他们常识。因为当地的气候、人文条件,其实当地人都不擅长做耕种之事。在姚县令的努力下,他们虽然可以和外面的人做药材生意了,但如果药材的种植不形成规模化,只能贩卖山上野生野长的药材,他们很快就会坐吃山空。于是沈德源带着沈思一起做了很多实地考察,走访了很多年长者,慢慢总结出了各类药材的生长条件,一一传授给当地人。·

    沈德源和沈思都不太会种地,他们做的其实只是一个归纳整理的工作。

    但如果他们不做,没有人想到要这么做。没有人意识到,原来他们怎么处理药材、怎么保存某种药材的药性等事竟然可以写成一本书,可以帮助其他人。在沈家父子总结这些经验、常识之前,大家只是靠着自己故有的经验活着,等他们做了归纳整理并教导众人的工作后,大家终于能集思广益了。

    因为信息量庞杂,所以沈家父子的工作量不轻。

    沈家父子还把外面的信息带了进来。南婪一直是趋于保守的,但在沈家父子的努力下,桐恩县的百姓用上了外地人照明时用的油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