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营也有水稻田,出产稻米,还有部分麦田,但粮食产量赶不上中大营。中大营是国中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它的人口将将超过整个国的五分之一,粮食产量却占到整个国的五分之二以上。
中大营有五个村庄,其他四大营各有四个村庄,当地人称之为“社”,整个国共有二十一社。这些营和社的位置颁布很有讲究,在每一营内部各个社彼此的位置,都在白能够往返之地。
比如亮后从某个村庄出发,正午之前能到达目的地,然后在那边办完事情,黑后还能赶回来。
东大营有东营库社、东营一社、东营二社与东营三社这四个村庄,每个村庄的规模都不大。东营库社有二百多人,共五十三户人家,而其他三社的居民皆在一百八、九十人左右,不超过五十户人家。
这么的村庄规模,为什么不干脆都住在一块儿呢?因为当地民众的活动范围必须要向外扩展,才能占据所有适合开垦的平原区域,开垦更多的田地、采集更多的资源。
五个大营的位置是然形成的,中间都有山地阻隔,交通不便难以联通。从东、西、南北、每个大营的库社,也就是神祠所在的村庄,到达中大营库社所需的时间,脚程快的话差不多正好一个白。一亮就出发,路上别耽误,差不多能在黑前赶到,当却不可能回来。
所以中大营也是整个国的交通、交易与信息集散中心,每月一度的大市就在那里。
当地的黑夜是很可怕的,不仅伸手不见五指,而且在野外还有能遭遇夜龙袭击。假如不幸被夜龙咬中了,很可能会染上“恶风”,药石难治。所谓夜龙就是丁齐等人在山中遇到的那种白翼龙,样子像脸盆大的白色利齿蝙蝠,当地人则称之为夜龙。
白在山中最危险、最凶猛的东西是山彪,在接近山区的地方偶尔能碰见。果然是彪,丁齐当初没有认错,或者当地的古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东大营元帅呈上的《国物志》供有九册,其中第一册讲的就是各大营的特产以及主要物产,对照《圣经》阅读,可以帮助理解那新十款条以及国历史。
那么这新十款条究竟是谁颁布的?此人被称为国中万年一出的圣人,也是此地的最后一位兄,名叫陶昕。提到陶昕,就必须要了解国的历史。国的历史长达万年,但重大事件所发生的年月日都很清晰的编年史,始于三千年前的陶昕时代。
至于更久远的时期,虽然有些事件的历史年代尚可考证,但大部分历史事件已难知确切年月,有些甚至已难辨真伪。整个国的历史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时期、远古时期、中古时期与近古时期。
上古时期是神话传时代,据人类的祖先漂泊在凶险的战乱流徙时空,是皇上帝开辟了世界,指引人类安居。还有一种传,当初有数万人来到这个世界,当所有人都走出崇山峻岭到达可安居的平原时,剩下的只有一万来人。这在《国史》中,被称为万民创世。
万民创世是官定法,就是当年的陶昕兄确认的。读到这里,丁齐也能猜测到万年前的情形。数万太平军民到达这个方外世界,被分布到不同的地方,因为各种原因折损,比如在深山中饿死、受伤而亡、遭遇虫兽袭击、感染上了瘟疫。
最后剩下的这一万来人,应该都是精英了,至少免疫力特别强。他们到达平原集结起来,开垦田地建造房屋村寨,为后人的生存打下了基础。这段历史很长,留下的明确记载已经很少,大约到了七千年前,此地进入了上古时代,也就是五营争霸时期。
由于然地势的原因,人们的聚居地自然分成了五片,渐渐形成了五个大的部族。各个部分之间为了争夺对整个国的领导权,同时也是为了控制所有的物产,部族首领们开始发起战争。最倒霉的是中的部族,因为其他四个部族谁都会先打他们,然后再去进攻别的部族。
所以五营争夺实际上四营争霸,只是因为国中的现代人习惯了五营这个称呼,而在史书上被称为中原之战。如今中大营所在的位置,先后被不同的部族占领。
最早挑起战乱的是北方部族,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很贫瘠,物产并不丰富还需要用大量的特产到中原部族去交易粮食。北方部族发现了矿藏,开始冶炼制作青铜武器,开矿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他物产就更加匮乏了,于是便武装起来去掠夺。
北方部落首先占据了中原,然后再进攻其他三个部落,几次被打退甚至连中原都丢了,然后再打回来……这场战乱断断续续绵延了近千年。为什么仗打得这么磨叽?因为当地的实际情况限制了战争规模以及持续的烈度。
当地的黑夜影响行军,更影响扎营。所以军队一般都是在清晨出发,日落前到达目的地开打,假如攻占不了村寨就得在黑夜里扎营。而夜间扎营是非常危险的,必须点燃足够的火堆,附近的树都砍光了,后来就得从更远的地方运来木料,这对进攻方非常不利。
战争的结果造成了人口的锐减,到最后整个世界已经不足两千人了,尤其以北方部族最惨,战争几乎进行不下去了,道路以及村寨两旁的树几乎都被砍光了。这是一段艰难的黑暗岁月。中原之战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停止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那个年代毁坏的东西太多了。
中原之战结束后便进入了远古时期,史称王朝时期。西方部族的领袖号称兄下凡附体,向所有人颁布了上谕,他同意将盐按人口提供给各部族,只需交易所缺的物资,他还提议在中原建立大市,最终统一世界建立了第一代王朝。
这个王朝延续了五百年,王位由那位兄的子孙世袭。最终王朝的覆灭是因为王没有了子嗣,其他人趁势争位,结果又是一场战乱。从此之后的王朝时代战乱不断,少隔数十年,多隔上百年,就有一场争夺王之位的战乱出现。
据史书记载,争王成功者往往都是兄下凡。有时候在同一个时代,冒出好几个人兄附体,那么失败者又该怎么定义呢?世人自然给了一种解释,那就是兄曾经附体,但是后来皇上帝不看好此人品行,兄也就离开了。
就连胜利者也认可这种法,宣称自己才是皇上帝最后看好的那个人。
王朝时代延续了两千多年接近三千年,它终结于一位兄之手,此人名叫陶真功。陶真功也是兄下凡附体,推翻了当时的王,但他却没有登上王大位,而是以兄的名义发布了上谕,宣布国不再有王,这是皇上帝的意志。
国中如今的五大营制度,就是陶真功制定的,一直延续到现在。陶真功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改变了国,不仅因为他是兄、拥有足够的权威,还因为他活得足够长。据史书记载,他活了一百七十二岁。
其实国这个称呼,也是陶真功定下的,他借用了上古神话中的法,当然也对外宣布这是皇上帝的旨意。从陶真功正式创立国开始,国就进入了中古时代,中古时代持续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三百年。
这三百年,是国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也差一点到达了人类灭绝的边缘。如果不是国中最后一位兄陶昕的出现,人类恐怕就会真的灭绝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