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海情歌开始的最炫民族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279 章 不知选哪首(2/2)
了。”

    “唉,别急着走呀,吃饭再走!”申印拉住年轻人,力气很大。

    差点没把人扯破上衣。

    “呵呵,申总好意心领了,我还有别的事办,你只有两天的准备时间,我不打扰你。”

    “那行,等我过了面试,再请你和罗老好好喝一顿,不醉不归。”

    像申印这个年代的歌手,大多有歌舞厅的经历。

    喝酒再正常不过。

    加上他的豪迈性格,不时叫上三五好友,觥筹交错喝个尽兴。

    送别一老一少,他兴奋朝天空挥舞拳头。

    “真是老天有眼,看来我的好运气终于来了。”

    走了两年背运,申印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

    胡梦佳笑着往里走,十分感叹,“是啊,否极泰来,你也该时来运转咯!”

    “我刚刚找人打听过,的确有《经典咏流传》这个新节目,正在筹备中,搞出的阵势很大。”

    大夏电视台新办《经典咏流传》,虽然仍在筹办阶段,可没有藏着掖着。

    以萧书的重量级身份去担任栏目出品人,即使想低调,也很难低调。

    想藏都藏不住。

    有心人都能从中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阵仗越大越好,我不怕动静大,就怕节目扔进水里冒不出一个泡。”

    沉寂多时的申印,铆足了劲要大干一场,希望越多人关注越好。

    回到客厅,他捡起桌上的谱子。

    细细琢磨。

    “三句话,就要让我唱成一首歌,确实有难度。”

    望着曲谱上简短的三句诗歌,他眉头微皱。

    两天时间,如何把歌曲演绎得更好,是申印得面对的难题。

    “要不帮你找个历史文化课老师来详细讲解,然后我帮你找找与诗歌有联系的电影啥的。”

    胡梦佳是经纪人,两人的利益早就联系紧密。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目前最重要的事,便要通过节目组的面试。

    “好的,待会我再去问问罗老师,他作为是音乐创作人,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专业意见。”

    申印不敢怠慢,决定双管齐下。

    自己熟悉曲子,然后让胡姐去找个文化历史老师。

    好在京城是个文化中心,别说中学教师,哪怕大学教授也遍地都是。

    他等了两年,可不愿错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大夏台,我来了!”

    ……

    “张羽老弟,你看小印那股兴奋劲,找他可是找对了。”

    坐在虹光商务车上,罗贤替申印说着好话。

    他很清楚当下小印处于一段艰难期,外边不熟内情的人看着光鲜亮丽,其实日子不好过。

    作为朋友,能顺手帮忙,何乐不为。

    “呵呵,uu看书有压力才能有动力嘛,我懂。”

    张羽闻歌知雅意,却没说破。

    罗老替朋友说几句好话,人之常情,劝说很正常。

    不帮忙,才是有问题。

    正如张羽所言,有压力才能有动力。

    就因为申印近年事业不顺,收到试唱邀请会更卖力,特别珍惜上镜的机会。

    “处于困难时期的人,身上的创作激情,各种情绪最为丰富。”

    他的话,不是乱说。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骚客,都是因为遭遇到严重的挫折,或者仕途不畅,或者家庭变故等等,一度消沉低落。

    这样的悲惨经历,反而孕育了他们旺盛的创作力。

    比如屈原,一腔热血无处安放,丢官流放,最后悲愤投江。

    但他留下的《离骚》是传世名篇,成为国内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还有人称诗圣的杜甫,同样仕途不顺,遭遇安史之乱,目睹百姓流离失所,国家支离破碎。

    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思,写下许多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申印目前的情况,比普通人强,比起他以前的日子,差远了。

    只需要一个机会,便能将其郁积的情感充分挖掘出来。

    “你自己呢,既然给别人准备了歌曲,难道就没有给你和其其格留下一首?”

    罗贤侧头看向年轻的张羽,隐约觉得留了一手。

    “没有,没有一首,而是有几首,不知怎么选。”

    呃?!

    听到这话,把老人噎住了。

    你这算不算凡尔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