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学习与研究,可至少能够听一听看一看。
若是有用的,回头就去将对方那一方面好好了解一下,再趁机购置些专业书籍带回去,有这方面专业研究学习的人说不定也能借鉴一二。
这会儿跟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事实上算不上太多,虽然主要的几个大国已经表态,但是也有一些国家还处于彼此接触中。
而这种状态下想要从那个国家弄到专业知识强的书籍,其实是比较难的,就像之前祁云研读各国历史神话天文研究地理学说等书籍时,有时候甚至要辗转十几个人之手才能寄回华国。
而中间耗费的人力财力就比较大了,并不是谁能够批量进行购置的。
祁云这回过来瑞典本身就有购书的念头,不过现在去听一听,好歹能够在书单上多添加一些专业性更强的典籍。
祁云本身有邀请函,跟着他一起来的除了外交部门的长官外,另外还有两个比较年轻的,一封邀请函可以带一定数量的人。
祁云询问过他们俩的意见之后,第一天两人倒是跟着祁云兴致勃勃的去了。
举行颁奖典礼的地方说不上太宽敞,更像是一个室内小殿堂,阶梯式的观礼台,二楼没有任何遮挡处的最高处是错落有致的皇家乐团。
祁云他们作为观礼来宾,坐的位置比较靠后,而今天接受奖牌证书者的亲属则是站在靠前圆形小舞台边沿,距离十分近。
比起几十年后那种红毯舞台,这里更像是一个私人茶话会。
有人因为祁云他们三个人特殊的皮肤跟眼眸而略微诧异的扭头多看了几眼,但是绝对没有窃窃私语,甚至有人猜出了他们的身份,朝明显看起来更像是领头人的祁云远远微笑颔首示意,祁云笑着一一回应,丝毫没有紧张窘迫之感,让人忍不住暗赞果然是东方最古老尊崇的华国人。
能够接受诺贝奖的人,多数都是赞同诺贝先生“无国界无人种”宗旨的和平主义者,对于华国并不会有太过也一定要恰到好处。
而奖台上冗长的各种根本就听不懂的介绍更是叫人听得脑壳子疼,所以第二天祁云是一个人去的,有人也是作为观礼人过来的,第二天见到祁云,忍不住礼貌的侧身同祁云交谈。
顾忌到祁云华国人的身份,对方显然很是做足了准备,跟祁云打招呼时说的还是明显没学多久的腔调十分古怪的华语。
“嘿先生,您其实完全可以用您的本国语言,您是乌兰人吧?”
祁云实在不好意思告诉对方其实自己根本就没听懂他说的到底是什么,不过这种情况下当然是最好把它忽略掉,直接用对方国家的语言稍稍热情的回应对方啊。
显然对于祁云居然说他们国家的语言居然这么顺溜对方感到很是吃惊,而后忍不住露出个惊喜的表情,态度受祁云感染,也没有了一开始的拘谨。
兴许对方之前还因为考虑到祁云是华国人所以想要努力把自己往“内敛谦逊”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